PTA搞搞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艺术片导演拍商业片,能做到的理想状态之一,就是《一战再战》。 保留了近年PTA的个性化标签,比如浅景深的人物中景状态(最难拍好的一种景别),绿木的一贯先锋爵士,人物内心总是处在崩得很紧的弦上,类型杂交后产生的复杂情绪,这一切被非常利落的剪辑给串联起来,形成了有个性而又能看懂的某种“商业”叙事。 前面半小时的“革命往事”,可以说是这种电影语言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非常华彩的蒙太奇大段落。 开场就用夕阳中女战士的特写、不断形走在高架桥上的姿态,跟难民营里固定的景观形成对比。随即小李拉车跑过来的身影,然后一系列大特写的对话(无视交待任务的人,只关注小李和女战士的交流),接着夜景,又是一系列横移加充满动作性的短镜头剪辑,而后是相对固定的女战士与勃起哥的交流静态大特写(情色线)、与小李布线和其它战士的动态对剪(暴力线),以最后勃起哥与女战士的约定、小李狂躁的放烟花和喊口号做结束。 光是这场戏涉及到的枕头加拳头路线,其荒诞的影像节奏感与人物塑造,都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奇胚子。 而情色与暴力叙事元素一直都穿插在所谓的革命往事中,小李在做炸弹,女战士在性骚扰他;小李他们各种搞爆破,女战士在性骚扰西恩潘。这一大段的快剪叙事在绿木的无调性鼓点与钢琴里,透着那么的不规矩,那么的不和谐,那么的无政府主义。 在女战士骚扰完西恩潘的屁股后,马上就接她大着肚子猛开枪。 孩子是谁的这不是很明显吗。 然后是一段革命女权与家庭生活的冲突,这一段用的吉它配乐,渲染的是家庭这个观念在本片的重要性。说起来本片配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以鼓点钢琴为主的,大多数是配在革命运动。有弦乐为主的,是讲人物情绪。有吉它为主的,就是讲家的。还有流行歌曲的,这个是搞氛围。PTA这次反正想着商业片,我就放开了整,反而弄得还有声有色的,形式上比他的艺术片还多点趣味。 女战士的跟拍跑步镜头也穿插得好棒,象征她那种无法忍受被拘束的性格。接下来,女战士不要小孩要革命,一个横移银行抢劫长镜头,黑美人报上大名姜哥pussy(这取的什么名字啊,这种革命能正经吗?后面一句严肃的no more pussy让人笑倒),一声枪响,接固定机位正反打女战士枪击保安,所有人愣住,紧接一个人从画左扑进画面的特写,切下一个远景众人逃跑大横移,音乐起。这种剪辑节奏真的,杠杠的。 接下来的追车,女战士最后跑入绝路的镜头,全部是用航拍啊,也很有趣。女战士被抓,一群警察还要跟她合影自拍。 就是每场戏都充满了手法上和人物上的趣味和特别,这哥们是怎么做到的啊,玛德。 后面大师帮助小李子逃跑,那一整段街头暴动的调度、剪辑和叙事氛围也是非常之棒啊,延续了这种混搭得来又有腔调的风格化叙述,还喜感十足。 难怪斯皮尔伯格要看三遍,光是头一个小时的这种干净利落的复杂叙事能力,又能保持作者性和喜剧性,这一点就够他老人家思考半天了(当然他老人家也不算作者导演吧,别想了) 当然后面像这样精彩的段落没这么多了(过山车纯视觉奇观展示,我倒没太多感觉),而且回归到两段父女情的对比撕扯上去了。可以理解,毕竟商业片的属性,要求一切都有个解释和结局。 所以最后老妈写给女儿的信,也还是一个比较圆满的说法,让她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之类,继续革命啥的,生活嘛,就是一战再战。这片子在嘲讽了一大轮左派右派革命派保守派之后,还是回到基本的人性与亲情上来(那不然呢?彻底虚无主义的话谁给你投钱) 总体来说,是部非常值得二刷三刷看细节看镜头的电影。 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四大苦主之一,PTA难道也要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