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女孩是把枪”yeule最自省的专辑
在上一专《softscars》中,yeule化身为一位破损像素的公主,将创伤化作一道道意识流,在数字梦境中揭开伤疤。但在这张新专《Evangelic Girl is a Gun》中,ta却脱离电子脉络,用前所未有的“可读性”文本直面自己,也直面着听众。 从听感上看,这张专辑或许会让部分小故障们感到失落。相较于早期的Glitch, Ambient与Dream Pop等鲜明的玉式元素,这张专辑的专辑的制作更加流行化,旋律和结构更加鲜明,正如首单《eko》发行后大家所预测的一样。但正如yeule在采访中所提及的那样,这张专辑将会是更真诚的一次创作,甚至抛弃了Autotune的使用,将呈现更饱含情感的声音。个人认为《Evangelic Girl is a Gun》是yeule迄今为止最自省的一部作品,反而因其“流行化”而更值得反复品鉴。
专辑以一首典型的Trip-hop风格的《Tequila Coma》开篇,yeule对这一曲风的尝试令人惊喜。松弛的鼓点与低音之后,一段暴烈但被压抑的电吉他独奏加入,仿佛是精神的一次躁动,或者说是一段无声呐喊。随后的《The Girl Who Sold Her Face》探讨了在网络中被关注、被监视、被商品化的痛苦。歌词里提到了yeule 2月14日在车上的一场ig直播,ta在直播中突然情绪崩溃,原因就是歌曲里所探讨的那样。歌词中“They sold my face”不仅直指社交媒体时代对个体形象的“束缚”,更透露出ta作为nonbinary在身份认同和公众凝视之间的痛苦挣扎,ta甚至曾试图中断自己nonbinary的身份认同,但结果适得其反。这种对身份认同的挣扎,再一次被yeule标志性意象“picture perfect porcelain”概括,脆弱、完美但又注定破碎。 (资料参考了WB @小心魔女A 的帖子) 《eko》作为专辑的首发单曲,是yeule走向流行化的一个转折。开头水晶质感的音效,以及歌曲丝滑递进的结构都令我很喜欢,这首歌在专辑暗黑自省的基调中显得过于轻盈。《1967》是专辑中最具ZZ色彩的一首,背景有关于新加坡在1967年启动义务兵役制,所有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必须服役,这种制度曾影响了yeule的一名挚友,导致其跳楼自尽。 (资料参考了WB @novocaineforthepain 的帖子)
《1967》的文本像一场双重独白: “Me”开头身着“mama's satin dress”与凝视着“train line”,这就形成了一组温暖安全与冷血暴力的对比。药物治愈了住院的我的病情,却无法治疗国家机器对我造成的创伤。我一直质问着这群男孩为什么甘愿赴死,最后只能发出“Just kill me”和“Where did you go? Go, go away?”这样深陷绝望与无奈状态下的声音。 “He”开始做着表面对抗,会对“Me”做出周日坐北方快线回来见我这种承诺。但在被剃光头、被纳入军队体系的那刻,他选择了妥协。那一连串的“he cried and cried and cried”,不仅写出了他对现实的绝望,更是宣告了他自愿交出最后的选择权。 最终,两条命运线都没有真正抵达解放的彼岸。反抗者在制度面前被不停打破希望,妥协者则在铁轨的尽头走上了无法回头的征途。《1967》在反复的呼唤与绝望中循环,形成一段无法逃离的莫比乌斯环。
《VV》和《Dudu》是专辑中最温柔的两首歌。《VV》中几乎不加修饰的vocal令人动容,Autotune的“缺席”使得yeule声音中的脆弱与颤动都被完整保留。继上专写给ta的小猫miso的《aphex twin flame》后,这首新给另一只小猫Dudu的《Dudu》延续了yeule对于ta小猫的深情连结。 《What3ver》是专辑中又一首Trip-hop,背景的电吉他如同烟雾缭绕,而yeule故意把每一个“whatever”唱成“what the f**k”,像是失控,是精神的裂口。《Saiko》谐音“psycho”,A.G.Cook操刀的电子元素延续了《Glitch Princess》时期的数字感,但在更具人声主导的结构中展现出平衡。“psycho”常是被世界边缘化的象征,隐喻因孤独、压力或创伤导致的“精神孤岛”,但我和世界究竟谁该被定义为“psycho”?
同名曲《Evangelic Girl is a Gun》是专辑中最具美学性的一首,它听起来像一款刺激的、失重感极强的电子游戏。开头的低频和扭曲人声像是登陆界面的故障化加载,随后节奏突变,电吉他开始爆裂,仿佛游戏进入boss战阶段。歌曲旋律不断扭曲重构,令人深陷刺激的感官体验中,每一次的突转都像重新挑战关卡。结尾曲《Skullcrusher》是最黑暗但也是最短的一首,歌曲结构在破碎与燃烧中游离,副歌的摇滚部分像是黑暗中无人回应的哭喊。它没有呈现慰藉,而是选择在混响中戛然而止。
《Evangelic Girl is a Gun》并不是那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但这是ta最真诚的一次自省。没有美学词藻的堆叠,没有梦境般的体验,只留下对自我的反复凝视。面对一切的外界压力,yeule不仅只是揭露伤疤,更多的是在进行对抗。成为完美的“天使女孩”的前提条件,不仅只是保持内心纯净,还要成为一把能抗外界的“枪”。 (该内容首次发布于小红书@Bîtchfü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