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人脸识别不必然侵犯肖像权。肖像权是自然人对自身肖像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他人没经同意,不能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
合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通常不侵权,像公共场所为安全保障依规操作。
然而,未经同意将人脸识别图像用于营利,或超范围使用、非法公开,就可能侵犯肖像权。核心是有无获同意及使用是否合法。
2025-03-29 05:12:0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人脸识别在符合特定条件下不一定侵犯肖像权。
法律解析:
肖像权属于自然人对自身肖像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他人未经同意,不得随意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在合理范畴内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像公共场所为保障安全,按照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开展人脸识别,通常不构成侵权。然而,未经同意把人脸识别图像用于营利,像在广告里擅自使用,或是超范围超权限使用采集的信息,非法公开、泄露相关图像等,就可能侵犯肖像权。重点就在于是否取得肖像权人同意以及使用行为是否合法。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关于人脸识别是否侵犯肖像权的困惑,不确定自身权益是否受损,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5-03-29 04:03:02 回复
咨询我
人脸识别不一定侵犯肖像权,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获同意及使用行为是否合法。
1.合理使用不侵权。在公共场所为保障安全,依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属于合理范畴,通常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这是对公共安全保障需求的认可,平衡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
2.非法使用则侵权。未经同意将人脸识别图像用于营利,像在广告中擅自使用;或超范围超权限使用采集信息,非法公开泄露相关图像等行为,极有可能侵犯肖像权。此类行为违背了肖像权人对自身肖像的控制权。
建议相关主体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务必先取得肖像权人明确同意,详细说明使用目的、范围等;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使用,避免超范围超权限操作;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止图像等信息非法公开泄露。
2025-03-29 02:55:28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肖像权归属自然人,是基于自身肖像人格利益的人格权。他人使用需经肖像权人同意,否则不得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
(2)合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不构成侵权。像公共场所为保障安全,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进行人脸识别,属于合理范畴。
(3)存在多种可能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未经同意将人脸识别图像用于营利,像在广告中擅自使用;超范围超权限使用采集信息;非法公开、泄露相关图像等。
提醒:
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要留意是否获肖像权人同意,以及行为是否合法合规,不确定可咨询。
2025-03-29 02:32:20 回复
咨询我
(一)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首先要确保获得肖像权人明确同意。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等方式,清楚告知对方使用目的、范围等关键信息。
(二)严格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比如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要确实是为了保障安全等合理需求,不能滥用。
(三)对于采集到的人脸识别信息,要规范管理,不能超范围、超权限使用,更不能非法公开、泄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2025-03-29 01:2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