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fe Of A Showgirl的乐评 (106)
对过去辉煌流行的招魂却更直白地暴露了挣扎与不真诚
虽然青春期也是在89,red的陪伴下度过,但真正成为忠实听众或许是从folklore和evermore开始,很多人皆是如此。这也成了很多粉丝抨击差评的切入点,那是个封锁的特殊时期,你不可能期望她一直写那样的诗歌旋律和虚构传说,你们不会欣赏她的才气。但事实上没人期望她一直如此。但...
(展开)
青春的反噬era已经到来
在霉粉们还在费力消化黑白专时代里或长或短的苦涩爱情歌曲时,Taylor又急急忙忙推出自己的第十二张专辑。顶着英语世界最大戏剧IP故事里的悲剧女性角色Ophelia的无敌概念,以舞台中央的showgirl为名:在专辑释出之前,大概不会有人怀疑,在现象级时代巡演归来之后,这会是一份世...
(展开)
AOTY评论翻译 “看到TS这样的巨星将贪婪与狂妄置于艺术之上实在让人费解”
感觉这篇写得很好,翻译了一些片段分享过来,很简洁但是都直入痛处。其实大家的差评不只是因为歌词媚俗敷衍,曲调也难听,更是这一切背后她那真诚的创作者形象的倒塌让多多少少都被她打动过的人痛心了。如果她从来不是这样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从来不是一个善良到会悄悄拜访粉...
(展开)
偶像有改变的自由,粉丝有批判的自由
(声明:我不讨论“女权主义者是否有结婚/渴望生育的自由”。这种讨论不仅毫无意义,并且使人厌烦) 舞女给人的印象和kpop专辑如出一辙:盛大的宣传、花哨而高深的概念与一个离题万里的成品。问题是,ts不是kpop偶像。她的歌曲写作是掌握在她自己手中的,她是她所想推行的概念...
(展开)
teh lief a fo shwogrli
思来想去,觉得总得写些什么,毕竟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总得有些仪式感。 之前在感慨man’s best friend的时候就已经预测过,showgirl的质量大约只到及格线,再加上她走上了不明所以大脱特脱的路子,我必然只能给一个3-1的评分。今天就来兑现了,我的预感确实是正确的。 一、音乐...
(展开)
Pitchfork乐评翻译:尽管发行了十二张专辑,Taylor Swift从未如此受欢迎,但她的音乐也从未如此乏味。
Elizabeth Taylor在1976年的一篇Eve Babitz的随笔中,一位杂志记者在偷窥八卦时,看到她正在房间里吃着加洋葱的鱼子酱,而坐在她对面的正是那位据称与她约会的二手车推销员。记者心想,独一无二的Elizabeth Taylor肯定不会让她的爱人闻到洋葱味吧?果然不出所料——这“告密者...
(展开)